軋露
基本解釋
碾軋朝露。謂早行。 元 楊維楨 《題柳風芙月亭詩卷》詩:“秋輪軋露春云熱,水風楊柳芙蓉月。”
成語(Idiom):軋露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à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直率,毫不遮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軋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軋意為擋住,露意為顯露。軋露的意思是指言辭直率,毫不遮掩,不顧忌他人的感受或面子,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感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軋露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說話直接、坦率,不拐彎抹角,毫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褒義,表示一個人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做作,不虛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軋露的故事起源已無法考證,但這個成語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常常出現(xiàn)。它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坦率、直率的推崇和欣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軋露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軋”是動詞,意為擋住;“露”是賓語,意為顯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軋露的人,從來不會為了討好別人而說謊。
2. 她的言辭直率,總是軋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軋”和“露”兩個字分別與“擋住”和“顯露”聯(lián)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擋住了一切虛偽和偽裝,毫不掩飾地顯露出真實的自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直率、坦率相關的成語,如“直言不諱”、“坦率無私”等,以豐富對于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和軋露的朋友在一起,因為他們從來不會說謊。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喜歡軋露的學生,因為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16-18歲):在面試時,軋露的回答往往更能給面試官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