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觀
基本解釋
古跡名。 唐 賀知章 舊宅。在 浙江省 紹興縣 東北。其后改名 天長觀 , 宋 改名 鴻禧觀 , 明 改名 明真觀 ,今稱 道士莊 。《新唐書·隱逸傳·賀知章》:“ 天寶 初……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 千秋觀 而居。” 宋 陸游 《春游》詩:“ 千秋觀 里逢新燕, 九里山 前聽午雞。”參閱《嘉慶一統志·紹興府·鴻禧觀》。
成語(Idiom):千秋觀(qiān qiū guān)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qiū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長久流傳,留存于千秋萬代的觀念、思想或價值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千秋觀是由“千”和“秋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在古代,人們常以“千秋”來形容時間的長久,而“秋觀”則是指觀察、思考。千秋觀意為某種觀念、思想或價值觀能夠長久流傳、留存于千秋萬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千秋觀常用于描述一種持久的價值觀、思想或觀念,強調其對后代的影響和重要性。可以用于表達對某種偉大思想、文化傳統或偉人遺產的贊揚和尊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記載了“千秋觀”的故事。公元前525年,魯國的僖公去世后,人們為他建立了一座陵墓。當時有人問魯國大夫公叔文子,魯國的陵墓能否留存千秋。公叔文子回答說:“千秋觀之,其若此乎!”意思是說,這座陵墓能夠流傳千秋萬代,就像現在我們還能看到一樣。從此以后,“千秋觀”成為了描述長久流傳的觀念、思想或價值觀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觀念千秋觀,對后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 這部作品代表了一種千秋觀,它將會被后世銘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千秋觀”這個成語的含義來聯想,千秋代表了長久,觀代表觀察。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遠眺,觀察著千秋的景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千秋觀相關的成語,如“千古一時”、“千古絕唱”等,以擴展對長久流傳的事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希望我畫的畫能夠被人們永遠記住,成為一種千秋觀。
2. 初中生(14歲):這本書的思想觀念千秋觀,對我們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 高中生(17歲):偉人的輝煌事跡是一種千秋觀,激勵著我們追求卓越。
4. 大學生(20歲):我們應該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千秋觀,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