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禮
基本解釋
(1).使禮完備。《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以君成禮,弗納於淫,仁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既而,問 毓 何以拜。 毓 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莫掇,莫掇!哥哥須曉得嫂嫂通靈,今既取去,也要成禮。且出此間,備些祭儀,作文以白嫂嫂,取之方可。”
(2).規定的禮儀。《后漢書·侯霸傳》:“ 歆 素有重名,死非其罪,眾多不厭,帝乃追贈錢穀,以成禮葬之。”
(3).行禮完畢。《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景公 與諸大夫郊迎,勞師成禮,然后反歸寢。”
(4).完婚。《后漢書·列女傳·袁隗妻》:“及初成禮, 隗 問之曰:‘婦奉箕箒而已,何乃過珍麗乎?’”《南齊書·公孫僧遠傳》:“兄姊未婚嫁,乃自賣為之成禮。”《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打點就是今日迎娶,少不得還借重一個媒妁。而今就煩兄與弟做一做,小弟成禮之后,代相恭敬,也只在小弟身上撮合就是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遂媒定之,涓吉成禮。”
成禮(chéng lǐ)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按照規定的儀式進行禮儀行為,也指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儀式性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禮是由“成”和“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成,表示完成、達到;禮,表示禮儀、儀式。成禮指按照規定的儀式進行禮儀行為,也指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儀式性的事情。表示一種遵守規矩、講究禮儀的行為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禮多用于形容人的行為規范、儀式性的事情或者禮儀活動。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舉止得體、有禮貌,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場儀式或者活動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禮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禮儀和規矩,尤其是在重要的場合或者儀式上,都需要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因此,成禮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禮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成為了一種獨立的詞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眾場合總是成禮得體,給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2. 這個儀式要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必須成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禮這個成語與禮儀文化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按照規定的儀式進行禮儀行為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禮尚往來”、“禮輕情意重”等,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觀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學校里要互相尊重,要成禮待人。
2. 初中生:參加畢業典禮時,我們要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必須成禮。
3. 高中生:在面試時,我們要注意儀表和言行舉止,要成禮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