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ú yì zhī cái ㄅㄨˊ ㄧˋ ㄓㄧ ㄘㄞˊ不義之財(不義之財)
◎ 不義之財 bùyìzhīcái
[money obtained by dubious means;illgotten gains] 不當得的財物或暴利
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漢·劉向《列女傳·齊田稷母傳》
詞語解釋
bú yì zhī cái ㄅㄨˊ ㄧˋ ㄓㄧ ㄘㄞˊ不義之財(不義之財)
不應得的或來路不正的錢財。 漢 劉向 《列女傳·齊田稷母》:“ 田稷子 相 齊 ,受下吏之貨金百鎰,以遺其母。母曰:子為相三年矣,祿未嘗多若此也。豈修士大夫之費哉。安所得此。對曰:‘誠受之于下。’其母曰:‘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茍得……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田稷子 慚而出,反其金。”《水滸傳》第十四回:“小弟打聽得 北京 大名府 梁中書 收買十萬金珠、寶貝、玩器等物,送上 東京 ,與他丈人 蔡太師 慶生辰……小弟想此一套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 吳運鐸 《把一切獻給黨·勞動的開端》:“那些官僚資本家們趁火打劫,盜賣資材,假報工名,還印發‘鬼票’,坑害工人。他們就靠這些不義之財,養得又肥又胖。”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義之財
成語(Idiom):不義之財
發音(Pronunciation):bù yì zhī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財富或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義之財是由“不義”和“財”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不義”指不正當、不道德的行為,“財”指財富或利益。因此,不義之財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財富或利益,強調了其不道德和不合法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義之財通常用于批評那些通過欺騙、偷竊、貪污等不正當手段獲取財富的人或行為。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追求不義之財,同時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不義之財的譴責和不贊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義之財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宰相管仲曾經勸告齊王,說:“不義之財,雖多也不長久。”意思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財富,雖然數量可能很大,但不會長久保持。這句話后來被人們引申為成語,用來警示人們不要貪圖不義之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副詞“不義”和名詞“財”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靠著不義之財暴富,但終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2. 不義之財雖然能夠讓人暫時獲利,但最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損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義之財”與不道德、不正當的行為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同時,也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大堆錢,但是他的手上卻沾滿了污垢,表示這些錢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正義相關的成語,如“正義凜然”、“公道正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知道偷別人的東西是不義之財,所以他從來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2. 初中生:我覺得不義之財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我們應該遠離它。
3. 高中生:通過不義之財獲得的財富只是短暫的,而且會帶來更多的麻煩和問題。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堅守道德底線,不追求不義之財,而要通過正當手段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