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翮
成語(Idiom):戢翮 (jí hè)
發音(Pronunciation):jí 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將羽毛戢住,不再扇動,比喻停止行動、不再活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戢翮是由“戢”和“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戢”指將箭戢(箭的尾翎)收攏、卷起;“翮”指鳥類的羽翼。戢翮一詞比喻停止行動、不再活躍,類似于現代漢語中的“休戰”或“停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戢翮一詞多用于形容人們停止行動、不再活躍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組織或團體停止運作、不再進行活動;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停止工作、休息或退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書記載,戢翮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記錄了春秋時期齊國的一個故事。當時,齊國的大夫顓頊為了讓國君舜氏停止對外戰爭,采取了一種非常獨特的辦法。他將一只鷹的翅膀戢住,不讓它再扇動,以示停止行動。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引申為戢翮成語,用來比喻停止行動、不再活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戢翮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戢”和名詞“翮”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已經戢翮,不再繼續推進了。
2. 他已經年紀大了,決定戢翮一段時間,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戢翮”聯想為一只鳥的羽翼被戢住,停止了扇動的動作。可以通過形象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箭術和鳥類知識,以加深對戢翮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今天下雨了,我們的戶外活動被戢翮了。
2. 初中生(14歲):學校放假了,我可以戢翮一段時間,好好休息。
3. 高中生(17歲):考試結束后,我決定戢翮一段時間,專心準備大學入學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