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延
成語(Idiom):淹延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ā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水勢泛濫,泛指災害蔓延或事物無法控制地擴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淹延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水災或其他災害蔓延無法控制的情況。它強調了事物擴展的速度和范圍,常常帶有負面的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淹延常用于描述自然災害,如洪水、泥石流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擴展的速度和范圍超出了原本預期或控制的范圍,比如疾病的傳播、問題的擴大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昭公在位時,國內發(fā)生了大水災,淹沒了莊稼和村莊,人們無法控制水勢,導致災害蔓延無法收攏。從此,人們用“淹延”來形容水災或其他災害蔓延無法控制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洪水淹延了整個村莊,許多人無家可歸。
2. 疫情迅速淹延,政府采取了緊急措施進行防控。
3. 這個問題本來只是個小小的矛盾,沒想到卻淹延到了整個公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淹延”與水災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大水泛濫,無法控制地蔓延,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自然災害相關的成語,如“泛濫成災”、“水泄不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洪水淹延了農田,莊稼都被水淹沒了。
2. 初中生(13-15歲):這場疫情淹延到了全國各地,我們必須做好防護。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問題本來只是個小小的矛盾,沒想到卻淹延到了整個學校,引起了大規(guī)模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