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chá qiū háo, bù jiàn yú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觀察細致入微,能看到極其微小的事物,而不會被干擾或迷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察秋毫,指的是能夠察覺到秋毫(眼睛內角的細毛)的動靜,意味著觀察細致入微。不見輿薪,指的是看不見馬車上的麥秸,意味著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擾。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能夠觀察到極其微小的事物,而不會被外界的干擾所迷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觀察能力極佳,能夠察覺到微小的細節,并且不會被外界的干擾所迷失。可以用來形容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觀察力、洞察力等方面的優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王導的官員。王導是晉朝的宰相,他非常注重觀察和思考。有一次,王導在宴會上看到一位賓客的眼角秋毫有動,但沒有看到他的馬車上的輿薪。后來,王導問這位賓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賓客回答說他看到了一只蚊子。王導聽后非常驚訝,因為他自己并沒有察覺到蚊子的存在。從此以后,人們用“明察秋毫,不見輿薪”來形容觀察力極佳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短語組成,分別是“明察秋毫”和“不見輿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明察秋毫,不見輿薪的人,能夠觀察到別人忽略的細節。
2. 她的觀察力非常敏銳,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3. 只有明察秋毫,不見輿薪的人才能在復雜的情況下保持冷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意思與秋毫和輿薪的形象進行聯想,幫助記憶。可以想象自己觀察秋毫的細節,而不被輿薪所干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或觀察身邊的事物來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心理學和邏輯學的知識,來提高分析和思考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眼睛真厲害,能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2. 初中生:他是一個明察秋毫,不見輿薪的人,能夠發現別人忽略的問題。
3. 高中生:只有明察秋毫,不見輿薪的人才能在復雜的情況下保持冷靜。
4. 大學生:他的觀察力非常敏銳,總是能夠明察秋毫,不見輿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