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責
基本解釋
猶言借債給人。責,通“ 債 ”?!?a href="/r_ci_c10bfc3c329ccb00224143e7794960d1/" target="_blank">國語·晉語二》:“吾聞之,惠難徧也,施難報也。不徧不報,卒於怨讎。夫 齊侯 將施惠如出責,是之不果奉?!?韋昭 注:“如出責,望其報也?!?/p>
成語(Idiom):出責(chū zé)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責、批評他人的錯誤或過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出”表示表露、顯露,而“責”表示責備、批評。出責的含義是指責、批評他人的錯誤或過失。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表達對他人行為的不滿,以及對其錯誤的指責和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責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在家庭、學校、工作等環境中,當某人犯了錯誤或者做出了不當的行為時,我們可以使用出責來表示對他們的指責和批評。此外,出責也可以用于表達對社會不公平、不道德行為的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出責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然而,這個成語的含義與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規范有關。在古代社會中,人們非常重視道德和行為規范,對于違背道德原則的行為,他們會使用出責來表達對不當行為的批評和指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出”表示表露、顯露,而“責”表示責備、批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了這么大的錯誤,我們不能不出責。
2. 我們應該積極出責,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3. 作為領導者,我們有責任出責并指導下屬改正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出責的技巧可以是將其拆分為兩個部分,“出”和“責”。你可以將“出”想象成一個人從口中噴出指責的話語,而“責”則代表責備、批評。這樣的記憶圖像可以幫助你記住出責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出責相關的成語,例如“出爾反爾”、“出口成章”等。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出責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出責了我,因為我沒有完成作業。
2. 初中生(14歲):爸爸出責了我,因為我遲到了。
3. 高中生(17歲):班主任出責了我,因為我在考試中作弊。
4. 大學生(20歲):教授出責了我,因為我沒有按時交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