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索
基本解釋
只得;只須。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二折:“避不的登山驀嶺,便子索回首問前程。” 元 金仁杰 《追韓信》第一折:“赤緊在他心投下,子索伏低且做小。” 明 馮惟敏 《上小樓·詠焦山郭次甫五岳游囊六物》套曲:“想起那陰陽未剖,無聲無臭,俺子索妙契天機,靜與天居,動與天游。”
成語(Idiom):子索(zǐ suǒ)
發音(Pronunciation):zǐ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子女離散,親情分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子索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子”和“索”兩個字組成。“子”指的是子女,“索”指的是分散。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子女離散,親情分離的情景。它形象地描述了親人離散的痛苦和悲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子索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家庭成員分離的情況,特別是子女離家出走、離開父母的場景。它可以用來表達家庭的團聚與分離之間的矛盾和痛苦,也可以用來形容親情的牽掛和思念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子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子索的人,他的兒子離家出走,不愿回到父親身邊。父親對此非常傷心,深感親情的分離之痛。后來,人們用“子索”來形容子女離散、親情分離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子”和“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父母常常擔心子女子索,希望他們能夠回家團聚。
2.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子女子索的家庭,揭示了親情的珍貴和重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聯想這個成語的含義和故事,想象一個父親傷心地看著兒子離家出走的情景。通過將情景與成語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了解子索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家庭和親情相關的成語,如“骨肉分離”、“血濃于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說過一個成語叫做子索,意思是子女離散,我希望我的家人永遠都在一起。
2. 初中生:父母常常擔心子女子索,所以他們會盡力維持家庭的團聚。
3. 高中生:子索這個成語揭示了親情的珍貴和重要,我們應該珍惜和愛護家人。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子索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