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社
基本解釋
古代奉祀田神的處所。 三國 魏 曹植 《<社頌>序》:“田則一州之膏腴,桑則天下之甲第,故封此桑,以為田社。”
成語(Idiom):田社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田地和農民,代表農村社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田社是由“田”和“社”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田”指田地,代表農業生產;“社”指社會,代表農村社會。成語“田社”形象地描述了農民和農業生產在農村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農村社會、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生活。可以用于討論農村經濟、農業發展、農民問題等相關話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田社”最早出現在《晉書·苻堅傳》中,原文是“即以大田社稷,分田給百姓。”這句話出自苻堅的命令,意思是將土地分配給百姓,使他們有穩定的農田和社會生活。后來,人們將“大田社稷”簡化為“田社”,用來表示農民和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其中,“田”為主語,表示農民和農業生產;“社”為賓語,表示農村社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農民是田社的主體,他們為農村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 我們應該關注農業發展,提高田社的生產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田社”聯想為農田和農民的社會,用以表示農村社會和農業生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農村社會、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的知識,可以深入學習相關的歷史、社會學和農業經濟學等領域。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爺爺是農民,他每天都在田社里努力工作。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關注農村社會的發展,提高田社的生產力。
3. 高中生(16-18歲):農民是田社的主體,他們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4. 大學生(19-22歲):我在農村實習期間,親身體驗了田社的生活和農業生產的艱辛。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