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蛐蛐(qū qū)
發音(Pronunciation):qū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蛐蛐是一種昆蟲,形容人平凡、低微、不起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蛐蛐是小型的蟋蟀,外形普通,聲音細微。成語“蛐蛐”用來形容人的地位低微,沒有特殊才能或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自己或他人的平凡、普通,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事物的不起眼、不重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蛐蛐”最早出現在《后漢書·馬援傳》中:“馬援云:‘馮異蛐蛐,何足論哉!’”意思是馮異就像蛐蛐一樣微不足道。從此以后,“蛐蛐”成為了形容人平凡、低微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蛐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只是個普通的工人,但他的努力工作讓他不再是一個蛐蛐。
2. 這個小城鎮雖然不起眼,但它孕育了許多了不起的人才,不容小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蛐蛐的形象和聲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蛐蛐在草地上跳躍,發出微弱的聲音,代表著平凡、低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平凡、低微相關的成語,如“默默無聞”、“不足掛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小時候最喜歡捉蛐蛐了。
2. 初中生:他雖然成績平平,但他的努力不亞于其他人。
3. 高中生:她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但她的音樂才華非凡。
4. 大學生:大學生活看似平凡,但卻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