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粟
基本解釋
(1).謂納粟于官府,用以買官或贖罪。《史記·平準書》:“ 弘羊 又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漢書·萬石君傳》:“今君上書言倉庫城郭不充實,民多貧,盜賊眾,請入粟為庶人。”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慶 自以為居相位不能理,請入粟贖己罪,退為庶人。”《元史·選舉志二》:“凡先嘗入粟遙授虛名者,今再入粟,則依驗糧數,照依資品,今實授茶鹽流官。”
(2).指交納一定數額的金錢捐取功名。《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 王安 道:‘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適。因家相公近故,小姐親到京中來訪相公,要與相公入粟北雍,請相公早辦行期。’” 清 戴名世 《汪河發墓志銘》:“ 粵 東人 姚子莊 為 石埭 縣令,聞 河發 名,召至署中,欲為 河發 入粟為太學生。”
成語(Idiom):入粟(rù sù)
發音(Pronunciation):rù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進入谷倉,指得到糧食或財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入粟是一個古代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入意味著進入,粟指的是糧食,也可以泛指財富。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進入谷倉,得到糧食或財富的意思。在古代,糧食是非常重要的財富之一,因此入粟也代表著得到了財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入粟常用于描述一個人通過努力工作或其他方式獲得了財富或收入。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回報,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投資或經商獲得了成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入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本經訓》這本古代文獻中。故事起源于古代農村,當時人們靠種植糧食來維持生活。如果一個人能夠豐收并得到大量糧食,就意味著他有了財富。因此,入粟成了形容一個人得到財富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入粟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其中,“入”作為動詞,表示進入;“粟”作為名詞,表示糧食或財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創業成功,終于入粟了。
2.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于入粟成了富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入粟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進入一個谷倉,里面堆滿了金黃的糧食,代表著財富。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入粟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農業社會中糧食的重要性,以及人們如何通過種植糧食獲得財富。也可以學習其他與財富相關的成語,如“金玉滿堂”、“一本萬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每天都要工作很晚,是為了讓我們全家都能入粟。
2. 初中生:他通過參加比賽贏得了獎金,終于入粟了。
3. 高中生:努力學習是為了將來能夠入粟,過上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