憚色
成語(Idiom):憚色
發音(Pronunciation):dàn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害怕而變色,形容受到驚嚇或恐懼時的表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憚色是由“憚”和“色”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憚指害怕、畏懼,色指面色。憚色形容人在受到驚嚇或恐懼時,臉色突然變得蒼白或發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憚色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對恐怖、驚嚇或突發事件時的表情。可以用來形容驚恐、害怕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憚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桓溫傳》中,記載了晉朝時期桓溫的一個故事。據說有一次,桓溫在睡夢中被一只大蛇嚇醒,他驚恐地從床上跳起來,臉色煞白。后來,人們就用“憚色”來形容人受到驚嚇時的表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憚色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憚”是動詞,表示害怕、畏懼;“色”是名詞,表示面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看到那只大老鼠,她的臉上頓時憚色一片。
2. 她聽到突然的巨響,嚇得憚色全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憚色”聯想為一個人害怕到臉色變得蒼白或發青的情景。可以通過在腦海中形象地想象這個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憚色在漢語中屬于形容詞,可以用來形容人受到驚嚇或恐懼時的表情。除了憚色,還有許多描述人臉色變化的成語,如蒼白、發青等,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這些成語的用法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看到蜘蛛,小明的臉上憚色一片。
2. 小學生:聽到爆炸聲,同學們的臉上都憚色一下。
3. 中學生:考試成績出來后,他的臉上憚色一片。
4. 大學生:看到恐怖電影中的驚悚場景,觀眾們的臉上都憚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