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民
成語(Idiom):宰民
發音(Pronunciation):zǎi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權力欺壓、剝削百姓,使人民生活貧困困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宰民是一個貶義詞,宰指剝削,民指人民。宰民表示以權力為工具,對人民進行壓迫和剝削,使人民生活貧困困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濫用職權、剝削百姓的人或組織,形容他們對人民的不公平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宰民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三十年》中。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后來的晉文公)在外流亡時,曾受到了鮑叔牙的幫助。晉國的國君知道后,就問鮑叔牙:“你為什么要幫助一個流亡的人?”鮑叔牙回答說:“我只是想幫助一個無辜受到壓迫的人,而不是宰民。”從此,人們將“宰民”用來形容那些以權力欺壓百姓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宰民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宰表示剝削,名詞民表示人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一直以來都是個宰民的惡霸。
2. 他的政策不僅沒有改善民眾的生活,反而更加宰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宰民的含義與權力剝削百姓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官員拿著刀子在人民身上割削,從而記憶宰民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宰相肚里能撐船、宰相留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壞人一直宰民,讓很多人都變得很窮。
2. 初中生:這個官員的腐敗行為嚴重宰民,讓人民生活困苦。
3. 高中生:當權者應該為人民謀福利,而不是宰民剝削。
4. 大學生:政府應該加強監管,防止官員宰民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