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憂
基本解釋
三種可憂之事。指不知,知而不學,學而不行?!俄n詩外傳》卷一:“ 孔子 曰:‘君子有三憂:弗知,可無憂與?知而不學,可無憂與?學而不行,可無憂與?’”
成語(Idiom):三憂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y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憂慮、煩惱或困擾有三個方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憂是由“三”和“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叭北硎緮盗可系亩?,而“憂”表示憂慮、煩惱。三憂指的是人的憂慮、煩惱或困擾有三個方面,形容人的煩惱重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同時面臨多個問題或困擾的情況。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形容人的困境或壓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禮書》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國君重耳被迫流亡,流亡期間遭遇了三重困擾:一是流亡途中食物缺乏,二是身處險境,三是思念家鄉。因此,后人把這種同時面臨多重憂慮的情況稱為“三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三”和“憂”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同時面臨工作、家庭和健康三憂。
2.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不順利,給他帶來了三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憂”拆解為“三”和“憂”,聯想到同時面臨多個憂慮或困擾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憂慮、煩惱相關的成語,如“四憂”、“七憂”等,以豐富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因為學習、朋友和家庭問題,感到三憂。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壓力、人際關系和未來規劃是我面臨的三憂。
3. 高中生(16-18歲):學業壓力、升學問題和家庭矛盾使我感到三憂。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職業發展、人際關系和生活壓力是我現在的三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