瘌痢
成語(Idiom):瘌痢(là lì)
發音(Pronunciation):là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皮膚上的瘡痍和病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瘌痢一詞由“瘌”和“痢”兩個字組成。瘌指皮膚上的瘡痍,痢指疾病。瘌痢形容皮膚上有瘡痍,身體上有病痛。在使用中,瘌痢可以指代身體上的病痛,也可以比喻社會上的瘡痍和不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瘌痢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人們身體上的病痛或者社會上的不幸遭遇。比如,當一個人身體不適時,可以說他“瘌痢不堪”;當社會上發生一些不幸事件時,可以說社會遭受了“瘌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瘌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據說,當時有一位叫周曇的人,他患有一種奇怪的病,全身上下長滿了瘡痍,非常痛苦。因為他的身體狀況非常糟糕,所以他被人們稱為“瘌痢周曇”。后來,人們用“瘌痢”來形容身體上的病痛和社會上的不幸遭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瘌痢由兩個字組成,瘌和痢。瘌指皮膚上的瘡痍,痢指疾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瘌痢不堪,整天躺在床上。
2. 這個社區被瘌痢所困擾,需要及時解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全身上下長滿了瘡痍,非常痛苦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疾病和不幸相關的成語,比如“病入膏肓”、“禍不單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生病了,瘌痢不堪,不能陪我玩。
2. 初中生:社會上存在很多問題,像是一個個瘌痢,需要我們一起努力解決。
3.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受傷了,全身上下瘌痢,但他堅持不懈地完成了比賽。
4. 大學生:這個國家經歷了很多戰爭和動蕩,瘌痢累累,但人民始終堅持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