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啟
成語(Idiom):洞啟
發音(Pronunciation):dòng q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洞悉事物本質,啟發人們的智慧和見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洞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洞指洞悉、透徹,啟指啟發、開啟。洞啟的含義是指通過深入思考和觀察,能夠洞悉事物的本質,從而啟發人們的智慧和見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洞啟常用于描述某人的見解深刻,能夠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可以用來贊揚有洞察力、智慧過人的人。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理論或觀點能夠給人以啟示,讓人們開啟新的認識和思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洞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晉書·王導傳》。王導是晉朝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很高的造詣。有一次,王導在寫作時感到思路不通,于是他到山洞中靜思。在山洞中,他看到一只蝙蝠,蝙蝠在黑暗的環境中卻能敏銳地感知到周圍的事物。王導由此獲得了靈感,寫作頓時順暢起來。后來,人們就用“洞啟”來形容王導的智慧和洞察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洞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洞”作為動詞,表示洞悉、透徹;“啟”作為賓語,表示啟發、開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見解深入,常常能夠洞啟我們的思考。
2. 這本書洞啟了我的智慧,讓我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洞啟這個成語:
1. 將洞啟拆解成洞和啟,洞指洞悉、透徹,啟指啟發、開啟。
2. 想象一個人站在山洞中,透過黑暗的環境看到周圍的事物,這個人因此獲得了洞啟,智慧得以開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洞啟這個成語感興趣,還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如“洞若觀火”、“洞幽燭微”等。這些成語都與洞察力、智慧和啟發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的講解洞啟了我的思維,讓我明白了很多問題。
2. 初中生(13-15歲):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洞啟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演講洞啟了我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4. 大學生(19-22歲):這本書洞啟了我的學術研究,讓我有了新的思路。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他的見解洞啟了我的職業生涯,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