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杜耳惡聞(dù ěr è wén)
發音(Pronunciation):dù ěr è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惡劣的聲譽或壞名聲已經傳遍四方,無法挽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杜耳惡聞是由“杜”、“耳”和“惡聞”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杜”是指阻止、制止,“耳”是指耳朵,“惡聞”是指惡劣的消息或謠言。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壞名聲已經傳遍四方,無法挽回。形容一個人的聲譽已經被世人所知,無法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壞名聲已經傳遍四方,無法挽回。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因為某些丑聞或惡劣行為而聲名狼藉,且無法改變他人對他的看法。可以用在社交媒體、新聞報道、個人口碑等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杜耳惡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宣公十年》。據傳,公元前591年,齊國宣公因為一系列的丑聞和惡劣行為,導致他的聲望受到嚴重損害。他的壞名聲傳遍了整個國家,無法挽回。后來,人們就用“杜耳惡聞”來形容一個人的聲望已經被毀壞,無法恢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杜耳惡聞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那次丑聞,現在已經是杜耳惡聞了。
2. 這個政治家的貪污丑聞已經成為他的杜耳惡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杜絕惡聞”進行聯想,表示阻止惡劣消息的傳播。可以通過將這個成語與具體的故事情節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聲譽、名聲相關的成語,如“名譽掃地”、“聲名狼藉”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新聞或文學作品來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偷竊同學的東西而被全校同學嘲笑,成了杜耳惡聞。
2. 初中生:那個明星因為涉嫌吸毒而名聲掃地,成了杜耳惡聞。
3. 高中生:那位政治家因為丑聞不斷,已經成了杜耳惡聞,再也無法恢復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