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麰
成語(Idiom):厘麰(lí mái)
發音(Pronunciation):lí m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微小、細碎、微不足道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厘麰一詞由“厘”和“麰”兩個字組成。其中,“厘”是長度單位,表示非常小的單位;“麰”是麥子的碎粒。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非常微小、細碎、微不足道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厘麰常常用來形容一些微不足道、瑣碎的事情,強調其重要性或價值的微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郗超傳》有記載,郗超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非常注重細節,對待任何瑣碎的事情都非常認真。一次,郗超在食堂吃飯時,發現碗里有一粒麥子,他非常認真地將麥子拿出來,因為他認為麥子是用來做糧食的,不能浪費。這個小小的細節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后來人們就用“厘麰”來形容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每一個細節都非常認真,連最厘麰的事情都不放過。
2. 這個問題太厘麰了,我們不需要浪費時間在這上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厘麰”與“微不足道”的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麥子的碎粒非常微小,而這個詞語正是用來形容微小的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例如“滄海一粟”、“瑣屑之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在操場上撿到一個厘麰的硬幣。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注重細節,即使是厘麰的錯誤也不能忽視。
3. 高中生:在寫作文時,我們要注意不要在重要的論點上糾纏于一些厘麰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