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毫發絲粟
發音(Pronunciation):háo fà sī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小、細微到幾乎看不見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毫發絲粟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某個物體或者事物非常小、細微到幾乎看不見的程度。毫發指的是頭發的細小,粟指的是小米,絲指的是絲線。毫發絲粟的意思就是比頭發、小米和絲線還要小的東西。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事物的微小程度,強調事物的細小、微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毫發絲粟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較少,主要出現在文學作品、詩詞和口語中。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微小的變化或者細微的差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毫發絲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篇《楚辭》中的詩句。這首詩叫《招魂》,是楚國的屈原所作。詩中寫到:“毫發絲粟,誰可辨之?”意思是說,人們不能辨別鬼魂的形狀,因為它們非常微小,細微到幾乎看不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毫發絲粟的結構是“毫發絲粟”,其中“毫發”、“絲”和“粟”都是形容詞,用來形容某個物體非常小、細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涉及到毫發絲粟的差別,需要仔細分析。
2. 他的眼力非常好,能夠看到毫發絲粟的細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毫發絲粟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尋找一根頭發上的細小的絲線和小米粒,這樣就能夠記住毫發絲粟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細小、微弱相關的成語,例如“微不足道”、“滴水穿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地上找到了一根毫發絲粟大小的蟲子。
2. 初中生:這個實驗要求我們觀察毫發絲粟的變化。
3. 高中生:這個文學作品描寫了毫發絲粟的細微差別,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