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黃犬
基本解釋
秦 丞相 李斯 受 趙高 陷害,被腰斬于 咸陽 ,臨刑時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 上蔡 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見《史記·李斯列傳》。后用為大臣受陷害被處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猶勝憶黃犬,幸得早圖之。”亦作“ 悲東門 ”、“ 悲黃犬 ”、“ 念黃犬 ”。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七:“ 李公 悲東門, 蘇子 狹 三河 。” 清 顧炎武 《淮東》詩:“踟躇念黃犬,太息呼諸子。” 清 趙翼 《青山莊歌》:“填尸圜土悲黃犬,回首歡場付爽鳩。”
成語(Idiom):憶黃犬 (yì huáng quǎn)
發音(Pronunciation):yì huáng q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長時間思念故鄉或親人而感到傷感的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憶黃犬是由“憶”、“黃犬”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憶意為思念、懷念,黃犬是指黃色的狗。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長時間離開故鄉或親人而感到思鄉或思親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在異鄉漂泊或長時間離家的人思念家鄉或親人的心情。也可以用于形容對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懷念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憶黃犬的故事并無確切的記載,但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古代的徐州有關。徐州的黃犬以其忠誠和勇敢而聞名,因此被人們視為信任和依靠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在異鄉漂泊多年,每當夜深人靜時,總會憶黃犬。
2. 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我對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憶黃犬般地深切思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憶黃犬的發音與“一黃狗”進行聯想,形象地表示一個人長時間離開家鄉或親人的思念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家鄉、親情和思鄉之情的重視,以及與憶黃犬類似的成語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次離開外婆家,我都憶黃犬,好想快點回去。
2. 初中生:在外地讀書的時候,我常常憶黃犬,想念家鄉的美食和親人。
3. 高中生: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上大學,我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憶黃犬般地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