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捉摸不定
發音(Pronunciation):zhuō mō bù d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行動、態度等難以捉摸,變化無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捉摸不定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行為或態度難以預測或理解。它表示無法準確判斷或預測某人或某事的動向或變化,讓人難以把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的情緒、態度、行為、計劃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舉止反常,或者形容某個問題的答案或結果無法預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平原君虞卿被齊威王任命為太宰,但因為他的行為變化多端,難以捉摸,所以人們用“捉摸不定”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捉摸不定的結構是由“捉摸”和“不定”兩個詞組成,其中,“捉摸”表示捕捉或把握的意思,“不定”表示不確定或變化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態度一直捉摸不定,讓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2. 這個問題的答案捉摸不定,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確定。
3. 她的情緒捉摸不定,有時開心有時難過,讓人無法預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捉摸不定的意思與捕捉一只不斷變化的小動物聯系起來,想象在捕捉過程中,它的動作難以預測,讓人難以把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捉摸不定意思相近的成語,如“變幻莫測”、“玩忽職守”等,來進一步擴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只貓捉摸不定,有時候喜歡玩耍,有時候又躲起來了。
2. 初中生:我弟弟的學習態度捉摸不定,有時候很認真,有時候又懶散。
3. 高中生:老師的考試題目總是捉摸不定,我們必須全面復習才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