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櫈
成語(Idiom):冷板櫈
發音(Pronunciation):lěng bǎn p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心情或態度冷淡、不熱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冷板櫈是由“冷”、“板”和“櫈”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冷”表示冷淡、不熱情;“板”表示堅硬、不柔軟;“櫈”表示凳子。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人的心情或態度冷淡、不熱情,像堅硬的凳子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冷板櫈常用于形容人的態度冷淡、不熱情。可以用來形容對待客人或朋友時的冷漠態度,也可以形容對待工作或學習時的不積極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冷板櫈這個成語最早見于《莊子·天運》:“夫庸人持重而不行,君子與之冷板櫈。”這句話意思是說,庸人只會追求表面的穩重,不會真正行動起來;而君子則對庸人的態度冷淡,不與他們交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冷板櫈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和一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客人總是冷板櫈,不太熱情。
2. 老師的態度很冷板櫈,學生們都不敢提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凳子的形象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堅硬的凳子上,一個人坐得冷冰冰的,態度冷淡,不熱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態度相關的成語,如“冷若冰霜”、“熱情洋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對我們的問題總是冷板櫈,不愿意回答。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態度冷板櫈,不愿意幫助別人。
3. 高中生(16-18歲):老板對員工的工作總是冷板櫈,不給予任何表揚。
4. 大學生(19-22歲):老師的評價總是冷板櫈的,讓我覺得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