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祭
基本解釋
首日之祭。與次日繹祭相對。《周禮·夏官·羊人》“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飾羔” 唐 賈公彥 疏:“凡正祭皆用成牲,今言‘祭祀飾羔’,則非正祭用羔。”《禮記·祭義》“祭之明日,明發(fā)不寐” 唐 孔穎達 疏:“謂正祭明日繹祭之時,祭既訖,得其夜,發(fā)夕至明而不寐。”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繹祭。”
成語(Idiom):正祭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èng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正式的祭祀儀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祭是指按照規(guī)定的儀式和程序,舉行正式的祭祀活動。在古代中國,祭祀是一種重要的宗教儀式,用于向神靈或祖先表示敬意和祈求祝福。正祭是其中最為莊重隆重的一種儀式,通常由官方或宗教團體組織和主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祭通常用于形容莊重隆重的儀式或活動,也可比喻形式莊重而隆重的事物。在現(xiàn)代生活中,正祭一詞常用于描述重要的紀念活動、慶典儀式或官方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祭一詞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宗教祭祀活動。在古代,人們相信通過祭祀可以祈求神靈的庇佑和祝福,因此舉行正式的祭祀活動,以示敬意和表達虔誠。正祭作為一種莊重而隆重的儀式,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祭屬于“形容詞 + 名詞”的結構,其中“正”表示正式、莊重,而“祭”表示祭祀儀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天是母校的正祭,學生們都穿著整齊的校服,參加了莊重的升旗儀式。
2. 在這個莊重的正祭儀式上,人們向英雄們獻上了鮮花和默哀,表達對他們的敬意和懷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記憶技巧幫助記憶正祭這個詞語:
1. 關聯(lián):將“正祭”與莊重隆重的儀式聯(lián)系起來,想象參與正祭的場景,加深記憶。
2. 反義詞:將“正祭”與輕松活潑的場景進行對比,形成對比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宗教和祭祀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祭祀儀式、神話傳說以及相關的成語和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正祭,我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校服,參加了升旗儀式。
2. 初中生:在這個正祭儀式上,我們向先烈們獻上鮮花,表達對他們的敬意和懷念。
3. 高中生:在畢業(yè)典禮上,校長發(fā)表了莊重的講話,這是我們學生時代的正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