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坊
基本解釋
官署名。太子屬官,以比于門下省。始于 北齊 。《隋書·百官志下》:“門下坊,置左庶子二人,內舍人四人,録事二人,主事令史四人。統司經、宮門、內直、典膳、藥藏、齋帥等六局。”《通典·職官十二》:“ 北齊 門下坊中庶子四人領之。”
成語(Idiom):門下坊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xià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老師的門下學生或弟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門下坊”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門下”和“坊”。其中,“門下”指的是老師的門下,即學生或弟子的意思;“坊”指的是學生或弟子聚集的地方。因此,“門下坊”表示老師門下的學生或弟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個老師或學者的學生或弟子,強調學生的歸屬關系和師徒之間的師生關系。也可用于形容某個團體或機構的成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門下坊”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文化。在古代,學生或弟子會聚集在老師的門下學習,形成一個固定的學習群體,這個群體就被稱為“門下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門下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這位教授的門下坊中最有才華的學生。
2. 這個學術團隊由一群優秀的門下坊組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門下坊”聯想為一個聚集在老師門下的學生團體,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儒家文化中的師徒關系,以及不同學術團體的歷史和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老師的門下坊,每天都會認真聽課。
2. 初中生:我們班的學習氛圍很好,大家都是老師的門下坊。
3. 高中生:老師的門下坊中有很多有才華的學生,互相學習互相進步。
4. 大學生:我們學院的學生都是教授的門下坊,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