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約
基本解釋
協議締結條約。《清史稿·宗室肅順傳》:“會 英 法 聯軍犯 天津 ,起前大學士 耆英 隨欽差大臣 桂良 、 花沙納 往議約。”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辛丑三月,余奉簡 河南 布政使, 李 相告邸議約需才,會電留余。”
議約(Yì yuē)
發音(Pronunciation):yì y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雙方或多方達成的協議或合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議約是指各方之間為了達成共識或約定而進行的討論和協商,最終達成的協議或合約。議約通常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必須按照約定的內容和條款履行義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議約常用于描述國際關系、商業合作、法律事務等領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形容雙方或多方達成共識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議約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原文為“議約,雖不書,信之以德。”意為“協議雖然沒有書面記錄,但是通過信任和道義來保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議約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書面協議,更在于各方之間的互信和道義約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議約是一個名詞,由“議”和“約”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雙方達成了一項重要的議約,為兩國關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 在商業談判中,簽訂有利于雙方的議約是非常重要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詞語。可以想象兩個人在桌子旁坐下來進行討論,最終達成共識并簽訂了一份合約,這就是議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法律術語和國際關系知識,了解不同國家之間的議約和國際組織的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同學們達成了一個議約,決定每天做好衛生并互相幫助。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各國之間簽訂的重要議約,保護了世界和平。
3. 高中生: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我們需要就各種議約進行討論和協商,以解決全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