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書
成語(Idiom):佚書(yì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yì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失傳或散佚的書籍,也用來比喻珍貴的東西被遺失或流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佚書是指古代文獻中已經失傳或散佚的書籍。在古代,由于種種原因,很多珍貴的書籍沒有得到傳承,最終失去了。這些失傳的書籍被稱為佚書。佚書的失傳給人們留下了很多遺憾,也讓人們珍惜已有的文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佚書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珍貴的東西被遺失或流失,也可以用來形容人才的流失或知識的流失。例如,我們可以說一部珍貴的藝術作品被遺失了,可以用“這幅畫成了佚書”來形容;或者用“這個國家的人才流失太多了,已經成了佚書”來形容人才的流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佚書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用來形容失傳的書籍。在古代,由于種種原因,很多珍貴的書籍沒有得到傳承,最終失去了。這些失傳的書籍被稱為佚書。后來,人們將佚書這個詞用來比喻其他珍貴的東西的流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古籍已經成了佚書,再也找不到了。
2. 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成為佚書,我們應該加以保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本珍貴的書被遺失,變成了佚書,從而記住佚書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獻的傳承和保護,以及相關的成語和詩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圖書館的書都被偷走了,成了佚書。
2. 初中生:這部電影的原版已經遺失了,成了佚書。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歷史建筑被拆除了,成了佚書。
4. 大學生:這個行業的人才流失太多了,已經成了佚書。
5. 成年人: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成為佚書,我們應該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