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節
基本解釋
(1). 漢 天子所授予的符節?!?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吳王濞列傳》:“臣非敢求有所將,愿得王一 漢 節,必有以報王。” 宋 曾鞏 《庭檜呈蔣穎叔》詩:“ 漢 節從來縱真賞, 謝 庭蘭玉載芳音?!?明 陳汝元 《金蓮記·賜環》:“指日歸來持 漢 節,天道何曾虧俊杰。”
(2).指持節的使者。 明 謝榛 《送謝給事封蜀》詩:“使星 巴 蜀 外, 漢 節 夜郎 西。”
成語(Idiom):漢節(hàn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hà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節儉、節約的精神和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漢節是由“漢”和“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漢,指的是中國古代漢族的代稱;節,指的是節儉、節約的意思。漢節的基本含義是指節儉、節約的精神和行為。它強調了珍惜資源、節約用度的重要性,倡導人們在生活中節省使用、不浪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漢節常常用于表達節約的觀念和行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場合等。它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節儉之道,也可以用來批評浪費和奢侈的行為。在現代社會中,漢節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醒人們保持節約的習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節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漢代。漢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但同時也有一些奢侈浪費的現象。因此,人們開始強調節儉、節約的價值。漢節成語的誕生,正是為了弘揚這種節儉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漢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過著簡樸的生活,一直秉持著漢節的精神。
2. 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我們應該更加注重漢節的理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漢節這個成語。可以聯想到中國古代的漢代,以及節儉、節約的意義。可以將漢節與節約資源的意義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節儉文化,了解更多關于漢代的歷史和文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節約相關的成語,如“儉以養廉”、“節衣縮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學習漢節的精神,不浪費食物和水。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班級節約開始,踐行漢節的精神。
3. 高中生:在學校里,我們應該提倡漢節的觀念,避免浪費資源。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有漢節的意識,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5. 成年人: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樹立漢節的榜樣,從自己做起,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