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揢,打揢兒
基本解釋
◎ 打揢,打揢兒 dǎké,dǎkér
[pause] 〈方〉∶說話不順暢而短暫停頓
他說話從不打揢
成語(Idiom):打揢,打揢兒
發音(Pronunciation):dǎ guǎn, dǎ guǎn e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拖拉、拖延,不積極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揢是北京話中的俚語,意為拖拉、拖延。打揢兒則是對打揢的增強形式。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行動上的遲緩和不積極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一個人做事遲疑不決、不積極主動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人的拖延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揢一詞最早出現在北京方言中,后來逐漸流行開來。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只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被人們用來形容拖拉不積極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打揢+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打揢,從來不主動去做事情。
2. 這個項目已經延期很多次了,他們真是打揢得太厲害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打揢”理解為“打滾”的意思,想象一個人在地上打滾拖延時間,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拖拉、拖延相關的成語,如“拖泥帶水”、“拖拉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那個打揢的同學一起做作業,他總是拖延時間。
-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不能打揢,要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 高中生:我真后悔之前打揢了這么長時間,現在時間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