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寬
成語(Idiom):自寬
發音(Pronunciation):zì k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我寬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自寬是指對自己的過失、錯誤或缺點能夠寬容、原諒自己。它強調了人們在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時應該寬容自己,不要過于苛責和自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自寬多用于勸慰自責的人,幫助他們放下過去的錯誤,積極面對未來的挑戰。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和過失能夠寬容、原諒自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自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郊祀志》中。據說,在漢代,有一位名叫蔡邕的文學家,他寫了一篇文章批評了當時的皇帝,結果被皇帝發現并被判處了死刑。蔡邕的朋友們勸他請求皇帝寬恕,但蔡邕卻說:“我犯了錯誤,應該接受懲罰,我只希望他能寬恕我的家人。”蔡邕的這種寬容和自責的態度被后人稱為“自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自寬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自”表示自己,表示主體,而“寬”表示寬容,表示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盡管你犯了錯誤,但你應該自寬一些,不要過于自責。
2. 每個人都會犯錯,關鍵是要學會自寬,不要讓錯誤束縛了你的前進步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自寬”拆分成兩個部分記憶。自己的過錯要寬容自己,不要太苛責自己,這樣就能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寬容相關的成語,如“寬以待人”、“寬宏大量”等,來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沒考好,但老師很自寬,給了我鼓勵。
2. 初中生:雖然我犯了錯誤,但我會自寬一些,不再重蹈覆轍。
3. 高中生:面對自己的缺點,我要有自寬的心態,不斷努力改正。
4. 大學生:大學生活中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難,我們要學會自寬,不要過于苛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