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惻隱之心
發音(Pronunciation):cè yǐn zhī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他人的痛苦、困難或不幸感到同情和憐憫的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惻隱之心是指人們對他人遭受痛苦或不幸時所產生的同情和憐憫的心情。這種心情體現了人們的善良和關懷之情,是一種對他人的關心和愛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惻隱之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同情心和憐憫心,關心他人的痛苦和困難。這個成語可以在許多場景中使用,例如在描述一個人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幫助,或者在表達對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憐憫時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惻隱之心最早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句話是孔子對于人們普遍具有的同情心的描述。惻隱之心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強調為一種美德,鼓勵人們關心他人,表達同情和憐憫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惻隱之心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惻”是形容詞,表示同情的意思;“隱”是動詞,表示隱藏、收斂的意思;“之”是介詞,表示關系。整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詞語之間的關系緊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那個被欺負的小孩表現出了惻隱之心。
2. 她的惻隱之心讓她經常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3. 我們應該培養惻隱之心,關心他人的困境和痛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惻隱之心的發音“cè yǐn zhī xīn”與“策引之心”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的心靈被策引著,引導他對他人的痛苦和困難產生同情和憐憫的心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惻隱之心的同時,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其他關于同情心和憐憫心的成語,例如“憐香惜玉”、“同病相憐”等等。這些成語都體現了中國文化中重視同情心和憐憫心的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同學受傷了,我感到惻隱之心,立刻去幫助他。
2. 初中生:我覺得在社區里開展公益活動可以培養惻隱之心,關心社區中的弱勢群體。
3. 高中生:通過了解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我對那些孩子的困境產生了惻隱之心,決定積極參與扶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