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婆婆達
成語(Idiom):阇婆婆達
發音(Pronunciation):shé pó pó d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或辦事拖泥帶水,拖延時間,不果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阇婆婆達出自佛經《阿含經·長阿含經·長阿含經十四》。阇婆婆,又稱舍利弗,是佛陀的親密弟子之一,智慧卓越。達,意為到達、實現。阇婆婆達意指舍利弗達到了佛陀所教導的境界。成語“阇婆婆達”借用了阇婆婆達的名字,比喻人辦事拖泥帶水,不果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猶豫不決,拖延時間,不敢做決定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敢決斷、不敢負責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阇婆婆達這個成語來源于佛經故事。佛陀傳授佛法時,舍利弗是佛陀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智慧和修行境界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因此,人們用“阇婆婆達”這個成語來比喻一個人的辦事拖泥帶水,不果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部分組成:“阇婆婆”、“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拖延,真是個阇婆婆達的人。
2.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很慢,有些阇婆婆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佛經故事中的舍利弗,他的名字就是“阇婆婆達”,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佛陀和佛教的故事,了解更多有關佛教智慧和修行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直猶豫不決,做事真是阇婆婆達。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做個決定,可我卻一直阇婆婆達著,不知道該怎么辦。
3. 高中生:我覺得他的領導能力不足,太阇婆婆達了,做決定總是拖延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