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子鹽
基本解釋
山西省 鹽池出產的天然鹽。
成語(Idiom):斗子鹽
發音(Pronunciation):dǒu zǐ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小器量,形容人小氣、吝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子是古代一種容量單位,鹽是重要的調味品。斗子鹽原指小器量的鹽,后來引申為形容人小氣、吝嗇。該成語形象地比喻人吝嗇得連一點點鹽都舍不得給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斗子鹽常用于形容人小氣、吝嗇的行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對待別人小氣、不舍得付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子鹽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相傳,古代有個人非常吝嗇,他連一點點鹽都不愿意給別人使用。有一天,他的朋友來拜訪他,他招待朋友時只給了一個小碟子的鹽。朋友感到非常氣憤,就把這個人的行為告訴了別人,從此以后,人們用“斗子鹽”來形容小氣、吝嗇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斗子鹽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斗子”和“鹽”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斗子鹽,從來不舍得幫助別人。
2. 別和他做生意,他太斗子鹽了,根本不愿意付出。
3. 這個人連個小禮物都不愿意送,真是斗子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斗子鹽”想象成一個小碟子里只有一點點鹽,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小氣、吝嗇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吝嗇、小氣相關的成語,如“雞肋”、“守財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從來不和我們分享零食,真是斗子鹽。
2. 初中生:我有次向他借筆,他居然說沒有,太斗子鹽了。
3. 高中生:他連自己的親兄弟都不舍得幫,真是斗子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