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龜
基本解釋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龜,千年生毛。龜,壽五千年,謂之神龜,萬年曰靈龜。”后因以“毛龜”為長壽的象征。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詩:“毛龜蓍下老,蝙蝠鼠中仙。”
成語(Idiom):毛龜 (máo guī)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頭頂上長有毛的烏龜,比喻人頭上長有毛,形容人非常懦弱、膽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中的“毛龜”是由“毛”和“龜”兩個詞組成的。毛是指頭發、絨毛等,龜是指烏龜。成語中的“毛龜”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懦弱、膽小,像烏龜頭上長有毛一樣可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膽小怕事、缺乏勇氣的情況。可以用來調侃或嘲笑某人的膽小懦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毛龜”成語的起源沒有確切的故事,但烏龜被認為是一種膽小怕事的動物,而龜頭上長有毛則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懦弱和膽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毛龜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連一個小偷都不敢追,真是個毛龜。
2. 別指望他能幫你解決問題,他是個毛龜,連自己都保護不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烏龜頭上長毛這個不可能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烏龜頭上長滿了各種顏色的毛,讓這個形象變得更加鮮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龜毛”、“龜縮”等,可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很膽小,他是個毛龜,不敢玩過山車。
2. 小學生:我不喜歡跟他一起玩,他老是害怕,像個毛龜一樣。
3. 中學生:他在班上總是躲躲藏藏,真是個毛龜。
4. 大學生:他連去面試的勇氣都沒有,簡直是個毛龜。
5. 成年人:不要指望他會幫忙,他是個毛龜,連自己都保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