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頸烏
基本解釋
白頭頸的烏鴉。亦比喻穿白領衣服的人。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支道林 入東,見 王子猷 兄弟,還,人問:‘見諸 王 何如?’答曰:‘見一羣白頸烏,但聞喚啞啞聲。’”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引作“白項烏”。參見“ 白頸 ”。
成語(Idiom):白頸烏(bái jǐng wū)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jǐng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識好歹、不懂感恩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頸烏是由“白頸”和“烏”兩個詞組成的,其中,“白頸”表示美麗的頸部,而“烏”指的是烏鴉。成語中的“白頸烏”形容一個不懂得感恩、不知好歹的人。用來形容那些不知道珍惜別人的好意、不懂得回報他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頸烏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懂得感恩、不知好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當你遇到不懂得回報他人的人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們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白頸烏成語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可以想象,烏鴉是一種黑色的鳥,而白頸烏則指的是頸部有美麗白色羽毛的烏鴉。由于這種烏鴉頸部的羽毛與普通烏鴉不同,因此被視為特殊的存在。而成語中的“白頸烏”則用來形容那些不識好歹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頸烏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白頸烏,別人對他那么好,他卻毫不感激。
2. 這個白頸烏竟然忘了向老師道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黑色的烏鴉,但它的頸部卻有一片美麗的白色羽毛。這只烏鴉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美麗,也不懂得感恩別人。通過這個形象,可以記住白頸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感恩、識好歹相關的成語,如“忘恩負義”、“不知感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白頸烏,別人幫他,他卻不懂得說謝謝。
2. 初中生:這些白頸烏竟然對老師的辛勤付出毫不在意。
3. 高中生:那些白頸烏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機會,也不懂得回報他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