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逩
成語(Idiom):投逩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投逩指的是向別人求助或投靠別人,尋求幫助或庇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投逩源自《史記·項羽本紀》。逩是古代指投靠他人的意思,投逩即投靠別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困難時期,向他人求助或尋求庇護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投逩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在困難時期求助于他人,或者指一個人尋求幫助或庇護的行為。可以用于各種情境中,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向同事求助,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時向朋友尋求幫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記》記載,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他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失敗后,逃亡時遭遇到被圍困的危險情境。最后,他向當時的楚國將領韓信求助,投靠了韓信。這個故事成為了“投逩”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投逩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遇到困難時,他毫不猶豫地投逩了公司的高層領導。
2. 這位年輕人在失業后,投逩了一個慈善機構,希望能得到一份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逢”字聯想記憶。逢意味著遇到,而投逩則是在遇到困難時投靠他人。因此,可以將“逢”字與“投逩”成語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求助、庇護相關的成語,如“借尸還魂”、“青出于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在學習數學時遇到了困難,就投逩了我的班主任老師。
初中生:我在學習中文時碰到了難題,所以我決定投逩我的同學來幫助我。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難題,但我知道我可以投逩我的家人和老師來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