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具
成語(Idiom):赍具(jī jù)
發音(Pronunciation):jī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攜帶兵器或行李物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赍具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赍”指的是攜帶或帶領,而“具”表示器具或物品。赍具原本是指攜帶兵器和行李物品出征作戰的意思,后來也泛指攜帶物品出行或旅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赍具一詞常用于形容攜帶行李或物品出行的情景,也可以用來比喻攜帶某種能力或品質。例如,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準備出門旅行時攜帶的行李物品,或者形容一個人帶著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去應對某種挑戰或任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他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一次忘記帶兵器和行李物品,只帶了一件衣服。結果在戰斗中被劉邦的軍隊擊敗。此后,項羽對自己的失誤感到非常懊悔,他寫下了一篇自責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是:“赍具而戰。”意思是說,出征作戰時應該攜帶兵器和行李物品,不可輕忽大意。這句話后來成為了成語“赍具”,用來形容攜帶物品出行或比喻攜帶某種能力或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赍具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赍”是動詞,表示攜帶或帶領的意思;“具”是名詞,表示器具或物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出門旅行要記得帶上赍具,以備不時之需。
2. 他在遠行時總是帶著赍具,隨時準備應對各種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赍具”聯想成“攜帶兵器和行李物品”,并用實際生活中需要攜帶物品的場景來記憶,例如旅行時需要帶上行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古代歷史文獻或相關的故事來了解更多關于“赍具”的背景知識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上學都要帶上赍具,包括書包、文具和午餐盒。
2. 初中生:參加戶外活動時,我們需要準備好赍具,如帳篷、睡袋和照明工具。
3. 高中生:考試之前,我會準備好赍具,包括筆記、教材和參考資料,以備復習和應對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