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帑
基本解釋
糧倉和錢庫的合稱。《后漢書·何敞傳》:“時 竇 氏專政,處戚奢侈,后賜過制,倉帑為虛。”
成語(Idiom):倉帑(cāng tǎng)
發音(Pronunciation):cāng t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珍貴的物品或財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倉帑一詞來源于古代的儲藏室和箱子。比喻珍貴的物品或財富,也可以指代大量的財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財富豐厚、珍貴的物品或財富。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組織的財富積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貨殖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富商名叫孟嘗君。孟嘗君非常善于經商,他的財富積累非常豐厚,被稱為“倉帑”。后來,人們就用“倉帑”來形容珍貴的物品或財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倉帑是一個名詞,沒有固定的搭配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里的藏書真是倉帑,價值連城。
2. 這個博物館里展示的古代文物,都是國家的倉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倉帑”聯想成一個珍貴的寶箱,里面裝滿了財富和珍寶。可以通過想象寶箱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財富相關的成語,例如“富可敵國”、“一擲千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圖書館里有很多倉帑,我喜歡在那里看書。
2. 初中生:我媽媽是一名企業家,她的公司賺了很多錢,家里的財富就像是一座倉帑。
3. 高中生:這個博物館里的文物都是國家的倉帑,值得我們去珍惜和保護。
4. 大學生: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百萬富翁,我要努力工作,將來擁有自己的倉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