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黷
成語(Idiom):侵黷
發(fā)音(Pronunciation):qīn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侵犯、侵害、摧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侵犯、侵害他人的權益,摧殘他人的身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侵犯他人權益,傷害他人身心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公元前541年,齊國君主僖公去世后,國內出現(xiàn)了一位叫作鮑黷的權臣,他野心勃勃,專橫跋扈,殘暴無比。他侵犯百姓權益,摧殘百姓身心,百姓們生活在恐懼之中,深受其害。后來,齊國大夫晏嬰和子產聯(lián)合起來,推翻了鮑黷的統(tǒng)治,恢復了國家的安寧。這個成語就是由鮑黷的名字“黷”和“侵”合并而來,用來形容侵犯、侵害他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貪官侵黷百姓,欺壓無辜,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2. 他的行為侵黷了我們的權益,我們一定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鮑黷的專橫跋扈、殘暴無比的行為,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侵犯、侵害相關的成語,如“侵略”、“侵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侵黷了我的玩具,我非常生氣。
2. 初中生:網絡欺凌是一種嚴重的侵黷行為,我們應該共同抵制。
3. 高中生:破壞環(huán)境就是對自然資源的侵黷,我們要加強環(huán)保意識。
4. 大學生:侵黷知識產權是對創(chuàng)新的摧殘,我們應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