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讞
基本解釋
謂公正審定罪案。《宋史·循吏傳·高賦》:“庶專平讞,使民不寃?!?/p>
成語(Idiom):平讞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平和,不帶刺激性,不引起爭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讞是由“平”和“讞”兩個字組成。平指平和、平安,讞指判決、裁決。平讞的意思是指言辭平和,不帶刺激性,不引起爭議。它常用來形容說話或寫文章時,用詞婉轉、委婉,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情感,以避免引起爭執或沖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讞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在表達意見或觀點時采取委婉的措辭,以避免沖突或爭議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平讞來形容一些言辭溫和、不帶攻擊性的對話或文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楊震傳》中,故事發生在西漢時期。據傳,當時楊震擔任丞相,他在朝廷上發表意見時總是非常謹慎,用詞委婉,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有一次,楊震在朝廷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的言辭非常平和,沒有引起任何爭議。朝廷上的人們都稱贊他的文章“平讞”。從此以后,平讞就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言辭平和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讞是一個形容詞的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辯論中總是用平讞的措辭,避免引起爭議。
2. 她以平讞的口吻向領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平讞這個成語與“平靜”的發音相聯系,形象化地想象一片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任何波瀾,象征著平和、不引起爭議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平讞相似的成語,如“婉轉”、“婉言謝絕”等,這些成語都與言辭委婉、不直接表達意見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平讞地解決問題,不要吵架。
2. 初中生:在辯論中,我們應該用平讞的語氣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互相攻擊。
3. 高中生:在寫作文時,我們要注意用平讞的措辭,不要過于激烈地表達情感。
4. 大學生:在進行學術討論時,我們要用平讞的語言來交流,尊重對方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