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公
基本解釋
對中書令的尊稱。中 唐 以后,節度使多加中書令,使用漸濫。《魏書·高允傳》:“於是拜 允 中書令,著作如故…… 高宗 重 允 ,常不名之,恒呼為令公。” 唐 趙璘 《因話錄》卷一:“禮緣人情,令公(指 郭子儀 )勛德不同常人,且又為國姻戚,自令公始,亦謂得宜。”《楊家府演義·太宗招降令公》:“ 太宗 見令公表表威儀,昂昂意氣,恰似猛虎形狀,乃大喜曰:‘朕得 太原 ,何如得令公也!’遂賜姓 楊 。” 清 惲敬 《吳城令公廟壁記》:“稱令公者,自 唐 之中葉,節度使累加中書、尚書令,其下皆以令公稱之,如 六代 之稱令君,后遂為節度使之稱也。”
成語(Idiom):令公
發音(Pronunciation):lìng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職高、地位尊貴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令公是指官職高、地位尊貴的人,常用來形容官員或者有權勢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令公常用于形容政府高級官員、企業高管或社會名流等地位崇高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令公最早出現在《南史·劉仲宣傳》中。劉仲宣是南朝梁的一位宰相,因其地位崇高而被稱為“令公”。后來,這個稱號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地位尊貴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令公由兩個字組成,其中“令”是名詞,表示官職高、地位尊貴;“公”是名詞,表示官員、地位崇高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企業家是當地的令公,他對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 那位官員是國家的令公,他在政府中擁有很高的地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令”字的發音類似的“領”字進行聯想,將“令公”聯想為“領導官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官職制度和歷史人物的知識,深入了解令公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是學校的令公,他是我們學校最厲害的老師。
2. 初中生:這位明星是娛樂圈的令公,他的演技很出色。
3. 高中生:這位科學家是學術界的令公,他的研究成果備受矚目。
4. 大學生:這位社會活動家是社會公益事業的令公,他一直致力于為弱勢群體爭取權益。
5. 成年人:他是公司的令公,他的決策經驗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