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坐于涂炭
發音(Pronunciation):zuò yú tú t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處于困苦、艱難的境地,像坐在燒炭上一樣痛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生活在極度困難和苦難中,處境艱難。比喻人處于非常困難的環境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生活困苦、艱難的境地。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困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體或者一個國家的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坐于涂炭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宰相。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宰相名叫范蠡,他非常聰明能干,但是因為國家內外的各種困難,他一直處于辛苦和痛苦之中。有一次,范蠡去拜訪齊國的國君,國君問他:“你平時過得怎么樣?”范蠡回答說:“我坐在燒炭上。”國君聽后深感范蠡的辛苦和困境,對他非常同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介詞+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的生活條件非常差,可以說是坐于涂炭。
2. 在那個時期,整個國家都坐于涂炭,人民生活非常艱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坐于涂炭”與坐在燒炭上的形象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一個人處于極度困難和痛苦的境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生活艱難”、“困苦不堪”等,以擴大對困境和苦難的表達方式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沒有零花錢可以買玩具,感覺自己坐于涂炭。
初中生:期末考試前夕,我每天都要復習到很晚,感覺自己坐于涂炭。
高中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我只能選擇放棄上大學,感覺自己坐于涂炭。
大學生:找工作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難,感覺自己坐于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