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學
基本解釋
(1).謂謀議興學化民之事。《明史·儒林傳一·陳謨》:“ 洪武 初,徵詣京師,賜坐議學。”
(2).指研究議會制度的理論和實踐的學說。 孫中山 《建國方略·民權初步序》:“自西學之東來也,玄妙如宗教、哲學,奧衍如天算、理化,資治如政治、經濟,實用如農、工、商、兵,博雅如歷史、文藝,無不各有專書,而獨於淺近需要之議學,則尚闕如。”
議學(yì xué)
發音(yì x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學問進行討論、爭辯、辯論等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議學是指對學問進行討論、爭辯、辯論等活動。它強調通過交流和辯論來推動學問的發展和提高。議學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思辨的過程,通過辯論和討論來激發思維,提高學習效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議學常常出現在學術交流、學術研討會、學術論壇等場合中。在學校中,學生們也可以通過議學的方式來共同探討學習問題,提高學習效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孔子和弟子們在游覽齊國時,遇到了一位齊國的名士。這位名士自稱為“議學先生”,他以辯論和討論的方式來推動學問的發展。他邀請孔子和弟子們一起進行討論,孔子和弟子們也都積極參與,從中受益匪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議學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議”和“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術界的大師們經常進行議學活動,以促進學問的發展。
2. 學生們通過議學的方式,互相討論和辯論,提高了學習效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議學”與“討論”、“辯論”等詞語關聯起來記憶。同時,可以通過參與討論和辯論的實踐來加深對議學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辯論文化和學術傳統,了解更多關于議學的歷史和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議學活動,通過討論和辯論,我們更好地理解了知識。
2. 初中生:我們在班級里進行了一次激烈的議學,大家各抒己見,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3. 高中生:我們參加了一場學術研討會,通過與其他學生的辯論,我們拓寬了視野,提高了學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