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廩
成語(Idiom):俸廩(fèng lǐn)
發音(Pronunciation):fèng l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的俸祿和糧倉的廩糧,用來比喻國家的財政收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俸指官員的薪金,廩指官員的糧食供應。俸廩一詞源自古代官員的薪俸和糧食,用來比喻國家的財政收入。成語中的“俸廩”強調了官員的俸祿和糧食供應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官員的權力和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國家財政收入的情況,也可用于諷刺官員貪污腐敗或國家財政困難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俸廩”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古代官員的俸祿和糧食供應是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衡量官員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志。因此,人們用“俸廩”來比喻國家的財政收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結構為“俸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俸廩豐厚,官員們過著富足的生活。
2. 由于貪污腐敗,官員的俸廩被大量侵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拿著薪金和糧食的場景,來形象化地記憶成語的含義和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如果對中國古代官制、財政收入等方面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歷史知識和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珍惜學校的資源,就像國家要珍惜俸廩一樣。
2. 初中生:國家的俸廩是由納稅人供給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納稅金。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財政管理,確保國家的俸廩能夠合理運用于國家建設和民生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