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舉
基本解釋
◎ 毛舉 máojǔ
(1) [enumerate briefly]∶粗略地列舉
毛舉其目
(2) [enumerate in detail]∶列舉不重要的小事
毛舉細故
詳細解釋
(1).粗略地列舉。《子華子·北宮子仕》:“毛舉其目,尚不勝為數也。” 宋 司馬光 《議學校貢舉狀》:“只於舊條之中毛舉數事,微有更張,則於取士之道并無所益。” 宋 秦觀 《財用下》:“今令雖有儀制之文,毛舉數事,不能委曲。”
(2).瑣細地列舉。《漢書·刑法志》:“徒鉤摭微細,毛舉數事,以塞詔而已。” 顏師古 注:“毛舉,言舉毫毛之事,輕小之甚。”《宋史·陳桷傳》:“時言事者率毛舉細務,略大利害。”《明史·倪元璐傳》:“在今日當曲原其被抑之苦,不當毛舉其尺寸之瑕。” 魯迅 《熱風·估<學衡>》:“以上不過隨手拾來的事,毛舉起來,更要費筆費墨費時費力,犯不上,中止了。”
成語(Idiom):毛舉(máo jǔ)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微不足道的事情或舉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舉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毛”表示極其微小、細微,而“舉”則表示舉起、動作。毛舉的基本含義是指微不足道的事情或舉動。它強調了事情的微小和不重要性,常用于形容一些瑣碎、無關緊要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舉這個成語常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瑣碎的事情或不值一提的小動作。比如,當有人對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過于在意時,我們可以用毛舉來表達對其不屑一顧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宣帝紀》中。據傳,西漢時期,宣帝劉詢曾經派人去尋找一種能夠解除疲勞的仙藥。有人告訴他,有一位名叫毛玠的人非常擅長煉丹,可以制作出這種仙藥。于是,宣帝派人去找毛玠,但毛玠并沒有制作出仙藥,而是只給了宣帝一個毛制的小器具。宣帝非常生氣,覺得這個小器具微不足道,于是形成了“毛舉”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只是個毛舉,根本不值得我們浪費時間去討論。
2. 他總是把一些毛舉當成大事來處理,真是太過于小心眼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毛舉”與“微不足道”、“瑣碎的事情”等詞語進行聯想,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雞毛蒜皮”、“無足輕重”等,以擴大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那個問題太毛舉了,我們應該關注更重要的事情。
2. 初中生:老師總是在乎一些毛舉,我們根本不在乎那些細節。
3. 高中生:這場比賽的規則改動太多了,有些真的是毛舉,影響了比賽的公平性。
4. 大學生:他總是在意一些毛舉,無法看到問題的本質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