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術
基本解釋
(1).三條途徑;三種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別國之三術。《荀子·議兵》:“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謂滅國三術。《穀梁傳·宣公十五年》:“滅國有三術:中國謹日,卑國月,夷狄不日。” 范寧 注:“卑國謂附庸之屬。 襄 六年傳曰:中國日,卑國月,夷狄時,此謂三術。”(3)指人主治國三術。《管子·任法》:“故主有三術。夫愛人不私賞也,惡人不私罰也,置儀設法以度量斷者,上主也。愛人而私賞之,惡人而私罰之,倍大臣,離左右,專以其心斷者,中主也。臣有所愛而為私賞之,有所惡而為私罰之,倍其公法,損其正心,專聽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選·班固〈答賓戲〉》:“ 商鞅 挾三術以鉆 孝公 , 李斯 奮時務而要 始皇 。” 李周翰 注:“三術,謂帝道、王道、霸道。”一說,指王道、霸道、富國強兵之道。《漢書·敘傳上》:“ 商鞅 挾三術以鉆 孝公 。” 顏師古 注:“ 應劭 曰:‘王、霸、富國強兵為三術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國強兵,三也。”(5)謂行仁義之三道。《列子·說符》:“昔有昆弟三人,游 齊 魯 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后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并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6)進忠言之三術。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進忠言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
(2).三種特長。《梁書·王瞻傳》:“ 高祖 每稱 瞻 有三術:射、棊、酒也。”
成語(Idiom):三術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種熟練掌握的技能或技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術是由“三”和“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代表多個;“術”表示技能或技巧。三術指的是同時掌握三種技能或技巧,并且能夠熟練應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術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具備多種技能或能力,能夠在不同的領域或情況下發揮作用。例如,某人既擅長演講,又擅長寫作和溝通,我們可以說他具備了三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術的故事并不常見,但可以通過解析成語的結構來理解其含義。在古代,人們認為掌握三種技能或技巧可以使一個人全面發展,能夠應對各種挑戰和需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術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數量詞“三”和名詞“術”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具備了三術,無論是在寫作、演講還是領導能力上,都表現出色。
2. 這位醫生不僅精通中醫、西醫,還擅長針灸,可以說是具備了三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三術可以通過聯想和創造聯結來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三個技能或技巧的圖標上,每個圖標代表一種技能或技巧。將這個圖像與成語的發音和含義聯系在一起,反復回憶和運用,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學習與三術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三絕”、“三好”、“三無”等。了解這些成語和詞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豐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學好三術,分別是學習、運動和繪畫。
2. 初中生:為了將來能找到好工作,我要努力掌握三術,包括計算機技術、英語和溝通能力。
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具備三術,分別是學術研究、領導能力和公眾演講。
4. 大學生:在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具備三術將會給我帶來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