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
基本解釋
(1).古城名。故址在今 山西省 高平縣 西北。 戰國 時 秦 白起 曾大敗 趙 趙括 ,坑殺 趙 降卒四十馀萬于此。《史記·趙世家》:“七年, 廉頗 免而 趙括 代將。 秦 人圍 趙括 , 趙括 ,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阬之。王悔不聽 趙豹 之計,故有 長平 之禍焉。” 唐 陳子昂 《登澤州城北樓宴》詩:“ 武安君 何在, 長平 事已空。” 唐 李白 《繫尋陽上崔相渙》詩之三:“ 邯鄲 四十萬,同日陷 長平 。”
(2).阪名。上有宮觀。 漢 揚雄 《甘泉賦》:“登 長平 兮雷鼓礚,天聲起兮勇士厲。”
(3).指 漢 名將 衛青 。因出擊 匈奴 ,屢建功勛,官至大將軍,封 長平侯 。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匡贊經綸,參謀揖讓,名高 廣武 ,功重 長平 。”
成語(Idiom):長平
發音(Pronunciation):cháng p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長時間的和平狀態,也可指長時間的穩定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長平一詞源于戰國時期,指的是長時間的和平狀態或穩定局面。成語中的“長”表示時間的長久,而“平”則表示和平、穩定。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國家或地區長時間沒有戰亂,社會安定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長平一詞常用于描述社會、國家、地區或家庭的長時間的和平狀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長時間沒有戰爭,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富裕;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家庭長時間沒有爭吵,和諧相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長平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齊國國君孟嘗君與晉國國君石乙之間的一次會晤。當時,晉國正處于內亂之中,而齊國卻長時間沒有戰亂,社會穩定。孟嘗君對石乙說:“我國長平,你國亂世。”意思是齊國長時間和平,而晉國卻亂世不安。從此,“長平”成為形容和平穩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長平已久,人民生活富裕安定。
2. 這個家庭長平無事,和睦相處。
3.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長平時期,為社會的穩定做出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長平”與“長時間的和平”進行聯想,用于形容一個國家或地區長時間沒有戰亂,社會穩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太平盛世”、“安居樂業”等,了解更多關于和平、穩定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長平無事,同學們都很友好。
2. 初中生:我希望未來的中國能夠實現長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3. 高中生:長平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只有和平穩定才能實現國家的發展和繁榮。
4. 大學生:長平是社會的基石,我們應該為實現社會的長久和平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