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鳩
成語(Idiom):拙鳩(zhuō jiū)
發音(Pronunciation):zhuō j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愚笨無能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拙鳩是由“拙”和“鳩”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拙”意為愚笨,無能;“鳩”指鳥類中的一種,形象地比喻某人的能力低下,不懂得應對復雜的情況或解決問題。拙鳩形容一個人愚笨無能,缺乏智慧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思考、解決問題或處理事情時顯得愚笨、無能或無所作為。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或自嘲的語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拙鳩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僖公十二年》篇,原文為“拙鳩,鳴而不能飛”。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鳩鳥鳴叫卻無法飛翔的情景,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愚笨無能的形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拙鳩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讀了很多書,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像個拙鳩,一事無成。
2.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竟然連最基本的計劃都沒有做好,真是個拙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化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拙鳩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鳥兒在樹枝上鳴叫卻無法飛翔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拙嘴笨舌”、“愚公移山”等,來擴充成語的知識儲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數學課上總是不會做題,真是個拙鳩。
2. 初中生:他雖然是班里的學霸,但在社交方面卻像個拙鳩。
3. 高中生:他對音樂一竅不通,彈琴簡直像個拙鳩。
4. 大學生:他雖然是個聰明人,但在找工作方面卻像個拙鳩,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