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德
成語(Idiom):養德
發音(Pronunciation):yǎng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培養品德和道德修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養德是指通過修養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規范和社會價值觀念。這個成語強調人們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修養和道德品質,以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養德這個成語在教育、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經常被使用。它可以用來提醒人們要注重道德修養,培養良好的品德,以及引導他人正義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養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為政》中的一則對話。孟子曾經說過:“君子有三樂,以樂禮樂義樂知。”其中“樂義”即指養德,強調修養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以獲得內心的快樂和滿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養德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養”是動詞,表示培養,修養;“德”是名詞,表示品德、道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養德意識。
2. 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修煉,才能夠真正地養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養德成語中的“養”字,想象自己在養花養草一樣,需要用心去培養、照料,同樣,養德也需要用心去修養和培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養德成語,還有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養心莫善于寡欲、養精蓄銳等。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擴大對道德修養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養德,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小朋友。
2. 小學生:我覺得養德就是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3. 初中生:我們班里組織了一次義務勞動活動,老師說這是培養我們的養德意識。
4. 高中生:在高中階段,我們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養德,為將來做好社會貢獻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