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苴
成語(Idiom):敝苴(bì jū)
發音(Pronunciation):bì j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衣衫破爛,形容貧窮潦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敝苴是由“敝”和“苴”兩個詞組成的。敝意為破爛、不整齊,苴意為粗糙的布料。敝苴合在一起,形容衣衫破爛,表示貧窮潦倒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敝苴常用于形容個人或家庭貧窮困苦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貧困景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敝苴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當時,齊國國君宣公到晉國參觀,晉國君主賞賜給宣公一件十分華麗的衣服。宣公穿上這件華麗的衣服后,覺得自己的原來的衣服顯得破舊不堪,于是就將自己的衣服撕破了。這個故事中的“敝苴”成語就是指宣公撕破自己的衣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敝苴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敝”和名詞“苴”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衣服破爛不堪,真是敝苴一身。
2. 這個家庭生活困苦,連個像樣的家具都沒有,真是敝苴到極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將“敝”聯想為“破爛不整齊”,將“苴”聯想為“粗糙的布料”,將兩者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圖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貧窮相關的成語,如“窮途末路”、“一貧如洗”等,來擴展對貧窮潦倒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窗簾都是敝苴的,都快掉下來了。
2. 初中生:他家境貧困,穿著敝苴的衣服上學。
3. 高中生:這個地方的經濟發展不好,很多人生活都是敝苴的。
4. 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生活變得敝苴不堪。